【張總專欄】地震撼動雙北百萬老屋 善用「全案管理」快速完成危

今年4月花蓮大地震距今已近2個月,但期間有感餘震不斷,再次喚醒國人對於居住安全議題的重視。台北市雖然距離震央稍遠,但因「盆地效應」的緣故,震動時間拉長、震動強度放大,除了民眾強烈感受到地震威脅外,建築物也因此受損;據北市建管處公布資訊顯示,花蓮大地震後北市新增2件「紅單」、8件「黃單」建築物,此情形令不少民眾對老舊建物憂心忡忡,老屋重建需求詢問度急速升溫。


掌握新訊?加入安信line@


台北市與新北市屋齡達30年以上的老屋數量高居全國前二名,其中新北市老屋數量約83萬棟、台北市逾65萬棟,雙北市合計老屋數量逼近150萬棟。根據同業統計,台北市老屋若要重建一輪,約需380年,新北市更需花高達1千多年才能全數重建。為數眾多的老屋數量,卻有著蝸牛般的重建速度,令不少屋主望穿秋水仍等不到重建。

 

延伸閱讀:北市小基地危老案多撤件停擺 安信建經呼籲勿等地震才重建

 

盤點目前老屋重建途徑,主要途徑為「都市更新」與「危老重建」;截至今年3月底止,全國核定都更案共計1,149件,而同期核定的危老重建案卻高達3,541件。由於危老重建容積獎勵明確、行政審查程序快速,因此受到地主的青睞,並成為老屋重建的主流。

對於多數地主而言,重建最在意的是分配回來的新房子坪數太少、居住空間不足,因此大多數地主重建目標往往是「一坪換一坪」,若再加送停車位更是好上加好。然而,多數建商在商言商,在利潤與營造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考量之下,通常難達到地主的期望。

 

延伸閱讀:EP14|安信建經【動口不動產ft. 吳睿登】為何會有爛尾樓?傳授如何避免遇爛尾?

 

因此,部份地主開始選擇自地自建,或是將龐大的興建工程,委託給「全案管理」團隊執行,以「一條龍」式服務,從初期的建案設計、財務規劃、申辦融資,再到營造工程,完工後的建案銷售、物管售服等項目,期間地主只需要決策,由專案團隊代位執行。

 

 

由於地主自行興建,產權上並不會像合建案,被建商瓜分,以現況較有辦法實現超過「一坪換一坪」的夢想,居住空間不會比舊屋小,同時還有效改善居住安全,以及提高資產價值,可謂一石三鳥。

 

延伸閱讀:【危老知識懶人包21】危老重建3關鍵 地主轉身變建商!

 

有部份老屋屋主認為,老房子經歷大地震並未倒塌,代表老房子結構「夠紮實」。可事實上,類似想法可能不太正確,因為房屋結構受損往往是經年累月所造成,且肉眼難以檢視房屋結構是否已經受損。因此,筆者建議老屋屋主可先進入初評,只要50%以上所有權人同意即可執行。另外,須儘早把握危老重建給予的容積獎勵,並善用政府提供的重建補助資源,以應對無法預測的地震天災威脅到居住安全。

 

個案諮詢?接洽安信

【張總專欄】地震撼動雙北百萬老屋 善用「全案管理」快速完成危

arrow
arrow

    安信建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